备课是实行优质教学的前提。为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,弥补教师备课过程的不足,取长补短,将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有机结合,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,结合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实际,特制定本集体备课制度。
一、集体备课的组织要求
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任课教师以集体备课的组织形式,以课程教研室为单位,任课教师共同参与。集体备课次数:各教研室分别进行,每个教研室每学期组织不少于四次。
二、集体备课的要求
(一)教师应积极认真地参加集体备课活动。集体备课时不迟到、早退,不无故缺席。
(二)活动过程中做好资料的整理和记录工作。
三、集体备课的基本内容
(一)制定学期教学计划
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要按照“个人初定——集体研讨——自主编写教学计划”的程序进行。学期教学计划的内容包括:大纲(课程计划)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,全册教材简析,教材的教学目的要求,教学重点、难点,教学进度安排,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。
(二)编写课时教案
1.编写课时教案要采用共案与个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。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和知识结构,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、教学重点难点,根据现代教学观念设计出本课的教学思路。如:如何导入新课、知识点间如何过渡、解决重点的措施、突破难点的方法、知识、能力形成过程的步骤、学法指导等。
2.课时备课的主要形式是“个体——集体——个体”,即组织同课程的教师就章节内容分工备课。先由承担备课的教师充当中心发言人,就其备课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说明(提前准备,写好预案),教研室内部共同讨论研究,提出各自的建议和意见;中心发言人结合研讨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备课预案,形成集体备课方案(共案);在共案的基础上,各任课教师结合本班的教学实际,进行学情分析和个案补充,最后备出符合教学班实际情况的特色教案。